语言
搜索
菜单

东莞邦越条码科技有限公司

东莞邦越条码科技有限公司

东莞邦越条码科技有限公司

工业4.0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

2017-12-25

工业4.0,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。固然传统制造业依然会留在市场中,但是工业4.0期间将会改动原有组织、流程和功用。同时,在市场中也会呈现采用新的商业形式的竞争对手。工业4.0对中国制造业带来的机遇,从政府角度来看,工业4.0与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交融的战略不约而同,德国工业4.0和中国国策有很大共鸣,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时机,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重要的机遇。工业4.0将产品和流程规范化、模块化,能够推进中国工业的发展,工业4.0为众多制造业发明提供了更多增值和盈利的时机。

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制造国,但我们的出口被德国人远远甩在后面,制造业是我国支柱产业,中国具有最大的制造业市场。中国对新技术愈加开放,因而中国人很容易把握住在工业4.0时期呈现的新技术和商机;中国推进自动化、技术层面有独到之处,并且具备良好的市场氛围 。工业4.0时期为中国带来机遇,同样也给中国带来挑战。金融危机以后,很多西方国家认识到实体经济对国力影响的重要性。许多国家重新注重制造业,把制造业重新引回到本土,对我们形成挑战。并且,新的技术对传统制造业是冲击,传统制造业将来也会遭到新技术的挑战。中国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十分强,但是推广能力相对较弱,没有把技术真正效益最大化,真正发挥其重要的潜能。另外,中国在产品设计和消费流程方面,缺少规范化思想。中国企业重技术,但对流程不注重,特别在技术研发方面,许多中国企业研发技术能力不强,这对我们在工业4.0时期十分不利。


  对中国提升产业竞争力构成挑战


工业4.0将可能使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科技、信息、资本等方面长期积聚的优势进一步强化,抢占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,主导新型设备、新材料的消费和供给,成为将来科技改造与产业红利的主要受益者,这将对中国提升产业竞争力构成挑战。从研发投入比来看,近年来,我国对研发的投入水平不断加大,但美欧等国长期以来积聚的研发优势使其抢占了技术制高点,其借此在各种技术指标上设定的所谓“国际规范”,更是对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开展构成较大挑战。中国虽已是制造业大国,但远不是制造业强国,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。


面对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变化,自创工业4.0战略,加快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,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。详细来说,德国工业4.0战略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: 


 第一、将智能化、数字化和定制化作为制造业发展的根本方向。中国制造业大多还停留在机械消费阶段,即“工业2. 0”阶段,信息化对制造业的作用程度总体不高,但是,它们是新产业条件下制造业的发展方向,是由制造大国发展为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。因而,中国必需自创德国工业4. 0战略,把智能化、数字化和定制化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。应树立相似于德国“工业4.0平台”的制造业开展综合平台,汇合诸多行业的相关专家,从多层面推进两化深度交融。绘制工业互联网开展方案图,施行物联网开展专项行动方案;研讨制定鼓舞“车联网”、“机联网”与“厂联网”等新型信息化开展方式的详细措施。  


第二、基于系统、关联、集成、协同与交融的视角,重构中国新型制造业产业体系。在区域层面,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工业产业集群,特别注重对智能产业集群的培育;在产业层面,打造网络型、智能化、数字化消费制造方式与产业运转新形式;在产业链层面,继续强化企业创新和竞争力提升,加快从现有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,同时把握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重组的新趋向,扬长补短,向国际产业链中高端跃升。  


第三、充分发挥中小制造业企业的作用,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开展的新型产业组织。以新技术配备中小企业,支持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云平台建立,推进软件研发、制造资源、规范的开放共享,培育社会化、共享式制造新形式;构建新型网络型、集成式的市场、消费和运营关系,发挥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优势,经过制度创新、构造重组、信息化改造、智能化晋级、创新力加强等途径,大力发挥中小企业在个性化消费方式中的作用与功用,表现其独有的竞争优势,构成大中小型企业协同开展的新型产业组织。 


 第四、适时开展大范围、个性化、定制化制造业消费方式。针对新产业条件下技术创新和产业革新的趋势,重点开展大范围、个性化、定制化消费方式。充分应用模块化消费方式,经过模块的不同选择和组合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;关于个别特殊需求,成立单独的工作小组进行设计,定制个性化的产品。模块化消费方式仅仅是中国向德国大范围、个性化消费方式的过渡,最终将经过技术创新和科学管理,将自动控制与产品需求全面对接,完成小批量、多种类的个性化消费。  


第五、强化技术创新平台建立,促进工业制造业规范统一。自创德国工业4.0战略对制造业设备及工业规范的规则,力图树立起中国完善的工业规范体系。应增强与德国等制造业强国的协作,加快与国际制造规范对接,积极引进、学习德国、美国等制造业相关规范,分离本身制造业开展程度及特性,对不同国家的工业规范进行整合、统一,按照制造业本身开展的普通规律,加快制定中国制造综合规范化体系。  


第六、在制造业转型晋级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中国劳动生产率。在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,更进一步发挥人力资源效益,提高劳动生产率,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重要任务。应增强与德国相关高校、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学习,主动学习先进的技术与经历;鼓励国内科研单位、高等院校等机构参与到制造业技术开发、规范制定、人才培育中;鼓励并支持校企协作,共同培育具备高文化程度和丰富理论经验的制造业相关人才。


内容索引

联系我们

东莞市南城区黄金路天安数码城C1栋404室
13723542649